游客
题文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3)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
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1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特点会对当时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6分)

阅读下面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6分)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8分)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8分)
(4)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国。(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商品交易处所,不是可以因为某地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而能自发形成的,不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或必然结果。……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皆明确归政府所有,均以政府的意志而定,仍然遵守“建设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各级市场都是由政府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而特别划定的区域。……市场的设置是政治所需,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刘玉峰《论唐代市场管理》
材料二草市为例,它并不在唐朝中央规划的市场范围之内,但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江南北,成为农民贸易的重要场所。唐宪宗时期的归化县就是在草市的基础上设立的。
——《中国经济史论坛》
材料三官市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市场活动被政治所扭曲,经济规律被行政所干扰,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也就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并进而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刘玉峰《论唐代市场管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市”有何特点?材料中哪句话是作者得出的结论?(8分)
(2)由材料二你能得到哪些信息?(6分)
(3)归纳材料三的中心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官市”局面何时真正得到扭转。扭转后有何表现?(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都在辽(南京)、金(中都)的基础上,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城市功能及辐射能力空前增大。它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畅达四方的水陆通道,不仅沟通南北两大经济区,而且,往北连结上都、和林等地,往东北经辽阳与松辽平原连成一片,并进而联结欧亚,“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舟车所通,宝货毕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因为这里具有丰富的优秀劳动力一一聪明、勤劳、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很廉价。这些地区还具备相当多的科学技术资讯和较好的电讯设施,这些为集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活动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此外,日本、南韩和台湾的货币正在升值,而美元和人民币则在贬值,这就使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认为,认识理,是要“即物穷理”,与“格物致知”。他说:只是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物,何缘得知?人能认识“理”,是“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通过格物,而豁然贯通,用事物去印证出心中具有的天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把这种世界观称为“理性主义”。
—《大国崛起》
材料三李鸿章对船炮的过度专注和他对西方政治制度及文化的相对漠视,限制了自强运动的范围。他的这种态度,部分是源于他相信,除却武器之外,中国在任何事情上都超过西方;部分则由于他乃是负责军备和海防之大员的事实。他意识到中国有增强军事力量的紧迫需要,但却没有更大和更远的政治和社会的改造。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极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所说的“天理”指的是什么?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又是什么?这种目的导向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