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和平不断受到威胁。2011年3月至今,利比亚的局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下探究,请你也参与。
任务一:梳理知识
(1)近代以来,造成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利益的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4)二战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事例有哪些?
任务二:解决问题
小华:发展中国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小明: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5)请任选上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明。
任务三:思考感悟
(6)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
(2)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中所说的“天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4)材料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现在仍发挥着哪些作用?
材料解析题(共50分)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开始于哪一年?
(2)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
(3)请写出说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
(4)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 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分)
(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分)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上海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上海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共13分)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