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发现小刚特别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才叫‘酷’。”妈妈又说了几句,小刚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小刚所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酷”的?
(2)小刚是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为此,某中学九年级⑴班打算组织一支“雏鹰”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走向社会、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活动之前,同学们先对本校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情况:
参加项目 |
情况统计 |
||
从未参加 |
偶尔参加 |
多次参加 |
|
给希望工程捐款,帮助贫困同学 |
90% |
10% |
0 |
义务植树,义务劳动 |
79% |
20% |
1% |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
95% |
5% |
0 |
(1)材料探究: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2)
(2)活动动员: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向你的同学们宣传、说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何在?
(3)项目策划:请你就此次活动策划三个符合我们中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四中全会首提建设“法治体系”。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了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有人说“只要国家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就能够实现依法治国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10月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经过七轮激烈角逐,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的13岁男孩陈柯羽击败场上的其他19名选手,荣耀登顶。汉听大会一度引发了“提笔忘字”、“汉字危机”、“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的讨论。为此而发起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一位网友曾说“焐热汉字,其实是在焐热我们文化的根。”
(1)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此类活动有何意义?
(2)这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提笔忘字”、“汉字危机”、“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引起国人关注和思考,为此而发起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请对如何维护和弘扬汉字文化提三条合理化建议。(提示:可从国家、学校、个人角度思考)
情景一:暑期来自嘉兴和舟山不同学校的20名同学参加了2014年中韩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情景 |
问题 |
在一场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活动中,沈春同学准备的独奏节目因故取消,而要其参加合奏表演,她想到为这次独奏已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时感到沮丧…… |
(1)如果你是她,该怎么做?为什么? |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受到中方组织单位的高度赞扬:“你们20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一个人一样,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
(2)这种风采折射出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
在返校途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尽管我们还是初中生,但我们为自己能够承担起这次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而感到自豪。” |
(3)你能从同学们关于“使命”的感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
情景二:2008年,南通沈绣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比利时国王赠送沈绣作品《国王菲利普合家欢》,这是南通沈寿艺术馆继为奥巴马、普京等绣像后第四次承担制造的国礼,南通沈绣声誉远扬,订单不断。但同时又因刺绣人员有限,后继无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资金和传承场所缺乏,无法培养刺绣新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阻碍沈绣艺术的传承、繁荣与发展。
(4)作为南通市民,我们拥有一颗爱乡热忱之心。结合材料,为了促进南通沈绣艺术更好的繁荣发展,请你积极为之出谋划策。
材料一:维吾尔族小姑娘阿古丽随妈妈来到南通生活,就近在某实验学校学习。小姑娘能歌善舞,但由于学习基础差,语言障碍等原因,几次考试都不理想,为此她很苦闷,渐渐地她觉得在班级抬不起头,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感觉很烦恼很孤单。
(1)如果你是阿古丽的朋友,该如何劝导、帮助她消除烦恼呢?
材料二:刘盛兰——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他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2)为什么刘盛兰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属于哪一类建设活动?举办这一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