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
——“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国也得点好处,
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
材料二: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标转向了东方,于1921——1922年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争吵发生于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上?
(2)他们争抢的对象是“谁”?反映出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3)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国都参与签署的条约叫什么?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两次会议上,中国的境遇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材料三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所以欧盟和日本被当然地称为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成员。
——《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均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际新秩序”和“公约”分别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公约”对中国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的途径。材料中日本的“大国梦”是指什么?(3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2分)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步骤二 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步骤三 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请回答:
(1) “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
(2)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这“最终的结局”指什么?(1分)
(3) 前两幅图片所再现的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4) 从后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取的什么信息?(1分)
(5)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1分)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
材料四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
(2)材料二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的最重大意义。(1分)
(3)“信息高速公路” 更加密切了世界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四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4)材料五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哪一个国际组织的建立最能顺应这一趋势?(1分)
(5)纵观上述材料,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联合统一,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对此略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15分)
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什么体系?(3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场关键性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分别成立了哪两个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
(3)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是在哪一事件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之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请写出有哪些因素?(2分)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将如何肩负这一历史使命?(4分)
基督教思想制约着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的绘画艺术、文学、科学等方方面面。在绘画艺术方面,其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改变了希腊、罗马美术的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在文学方面,中世纪的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具有浓重的宗教神秘色彩;在自然科学方面,欧洲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发展缓慢。然而,近代以来,欧洲在绘画艺术、文学、科学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欧洲的变化,续写材料中关于近代欧洲绘画艺术、文学、科学的变化情况(3个方面至少各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