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使外将兵 |
D.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则无法家拂士 |
C.行道之人弗受/子墨子闻之 |
D.为宫室之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
B.第二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 |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
把第Ⅰ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深入不毛( )
(3) 庶竭驽钝( ) (4) 咨诹善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哪三件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师表》一开始作者分析国内的有利形势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选文第①②段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这个句子。(4分)
阅读《沈屯子多忧》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4 分)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蹙然兴叹不已( )②忽见负竹入市者( )
③归忧益重 ( ) ④则又念曰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纾其意
A.其如土石何 | B.公问其故 | C.欲穷其林 | D.苦其心志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你如何看待沈屯子的“多忧”,是杞人忧天,还是居安思危?为什么? (2分)
8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②股直不能屈()
③其一犬坐于前()④一狼洞其中()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负之以归 | B.不以疾也 |
C.以刀劈狼首 | D.可以为师矣 |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阅读《强项令》回答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厦门亭侯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平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特征:(2)而纵奴杀良人良人:
(3)使宣叩头谢主谢:(4)大言数主之失数:
2、翻译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最能体现董萱的性格,从这段中可看出董萱具有什么精神?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2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