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縻军 (2)玮不答,使人
(3)玮又使人之 (4)人气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
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shu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纴: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 ④说:游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有说人主②皆秦之罪也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读 书 欲 睡 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 至 足。
(3)请概括宋濂和苏秦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

(届广西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C.孔子不受(辞:推辞)
D.入弟子曰(谓:认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人弗受录毕,走送
B.万钟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为养太医王命聚之
D.辞行思不学则怠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届福建龙岩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蒙骜 伐魏
蒙骜帅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帅伐魏
以有魏也
③蒙骜遁
(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届云南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宴酣之乐()
③射者中,弈者胜()④饶去杭几二千里()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的含义。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将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

(届四川眉山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 B.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怎么)战 B.必以(实情)
C.小大之( 监狱) D.(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