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 | B.只有①④同 |
C.只有②③同 |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 | B.舞幽壑之潜蛟 |
C.扣舷而歌之 | D.顺流而东也 |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月出于东山之上 |
C.徘徊于斗牛间之 | D.客有吹洞箫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丁:遭逢。 | B.“我顾不若彼乎?顾:只是。 |
C.夜引兵袭击,大破之引:带领。 | D.累迁知廓州累 :屡次,多次。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A
①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明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①,诏留视事。九年命开会通河。
会通河者,元至元中,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于是命礼及都督周长往治之。
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②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
明年,以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节选自《明史•宋礼传》)
【注】①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②蠲:除去,免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汶绝济 绝:截断 |
B.属之卫河属:连接(集中) |
C.因相地置闸 相:交互 |
D.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俟:等待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的一组是
①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②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
③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④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
⑤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⑥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礼主要从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丧,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 |
B.由于会通河淤滞,永乐初年,河海兼运。海运路途险远物质易失,而河运要抽调壮丁,也周折劳顿,所以皇帝下决心治理会通河。 |
C.要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首先要解决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他采用筑坝的方法,引汶(水)入卫(河)。宋礼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
D.宋礼认为海运劳民伤财,上言请求改用河运。会通河、卫河修浚后,河运昌盛,可运输大量物资。永乐十三年,海运终止。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
(2)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擅:擅长 |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求:寻找 |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对答 |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伯:称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①今贤于妾者二人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①此之谓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①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评价很高。 |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批评,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
答:
(2)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箤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①为司徒,而五教行,弃②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則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谈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讯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酌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 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池,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也。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
[注]①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而封于商。②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 之神”,所以叫“后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麟凤,鸟兽萃焉萃:聚集 |
B.而蒸民粒,世济其德济:成全 |
C.虽稍辅以仁义稍:逐渐 |
D.身夷而国蹙夷:平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下相率而朝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B.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思所以享其成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D.此以五谷伐病者也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文,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 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 |
B.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 |
C.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 |
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 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世俗不察嚷:以攻守为玄道故具论讓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戏,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存:问候 |
B.每朝,候上之间说间:空闲时 |
C.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下:下等 |
D.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赍:携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
B.与官属言,若恐伤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
C.请治行者何也?其妻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
D.数岁,以官卒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
B.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
C.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推 毂 士 及 官 属 丞 史 诚 有 味 其 言 之 也 常 引 以 为 贤 于 己未 尝 名 吏 与 官 属 言 若 恐 伤 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