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二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2)根据材料二,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你觉得我们应如何面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为进行“寻根”教育,天津市某校开展 “搜寻记忆——我写家史” 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津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
【爷爷的回忆】 爷爷出生于1940年10月1日,在他的记忆里,祖父是晚清的大商人,1912年—1919年期间,祖父创办了“福新纱厂”和“福新面粉厂”,可后来由于外国资本家的排挤和压榨,最终在抗战期间倒闭。
(1)你知道晚清有个状元实业家叫什么吗?他认识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发展民族工业,因此他提出了什么口号?你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爷爷的祖父是在哪一事件的鼓舞下创办了这些近代工业的吗?
【爷爷的生日】爷爷9岁生日那天,举国上下欢腾,在天安门前举行了隆重庆典。
(2)你知道爷爷9岁生日这天中国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事情吗?
【爷爷的“宝贝”】爷爷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3)上面是小津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我写家史”】
(4)小津拟定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上述过程告诉我们应怎样写好“家史”?(2分)

“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她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她独占鳌头;19世纪军事的扩张使她炫武东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写出开启“海洋时代”的欧洲两个国家。中国又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什么技术条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哪里?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率先发展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号称“世界工厂”。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具备哪些优势?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当时有什么称号?19世纪中期,英国又把侵略目光转向中国,在哪次事件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深刻的影响?

某校九年级(6)班同学,他们以“探寻世界工业文明的足迹,了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改良蒸汽机发明后广泛使用,带动机器生产,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图二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什么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这一时期创办的工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有着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2)图三的交通工具它以什么为动力?属于什么时期的伟大成果?
(3)图四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这是我国什么期间取得的成就?这期间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2014年11月24日,浙江宁波一家餐厅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见下图)。“她们”端着顾客点的食物,在餐厅里滑行前进,到点餐的餐桌,会自动停下来,用普通话向顾客播报“您点的餐,请慢用”。新奇的创意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

(4)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2分) 科技革命潮流势不可挡,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未来科技潮流的“弄潮儿”?(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何名称?其签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外反法西斯战场所发生的重大战役(各举两例)
(3)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状元办厂” 的目的是什么?( 2分)分别指出一战期间和20世纪20年代后企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原因?( 4分)
材料三“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4)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