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工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最早使用材料一中耒耜进行农耕生活的我国原始居民有哪些?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 :图二的农具最早出现什么时期?哪项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材料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时期江南的开发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
(4)今天我国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你认为政府该怎样做?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祖国统一大业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柳宗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图一图二
(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结合上图,指出他对外交往的起点?“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图二指出,这位“僧人”是谁?结合图一指出“这条求知之路”的终点是哪里?“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是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
(5)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材料一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创立的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请回答:(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如图,看图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回答下列问题

(2)唐朝法典《唐律疏议》审批时需要通过哪个省的审核?
负责执行政令的又是哪个省?
(3)元朝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一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制度。请问这种制度的名称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叫什么?

如图,识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大运河示意图图二“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根据图一,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南北起止点?这条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凿的?
(2)如由江都将粮食运往洛阳附近的洛口仓要经历运河的那几段?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指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的名称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是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党中央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用“一化三改”来简要概括。其中“一化”指的是什么?“三改”指的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所述的总路线?
(3)材料三的内容可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