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举动:
①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          ②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虽然远隔万里,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相通的地方”不包括 ( )

A.政治上都处于分裂状态 B.经济上都处于大发展时期
C.思想上都注重人的作用 D.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全体国民的民主
D.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
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
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
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四川地区
21
62
33.9%
江南地区
24
93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