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
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而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终于超过了王权,成为英国政治中掌握最高权力的机构。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
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英国“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性
文件是什么?“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的结果使英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在该政体下,英国国家元首处于何种地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材料三节选的法律条文出自哪里?依据材料说明总统受到了谁的制约?该宪法
使该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
关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外学者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他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因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
这种论断,原本只是18世纪西欧个别人并无多少根据的论断,……只不过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不会有多大世界性影响。但是(最终)……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逐渐成为支配性的话语。这种变化显然不能仅从学理内部加以解释,更多的需要考虑思想生存的外在环境。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
(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比较“开明的专制”。请结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简要说明
(3)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把中国划入专制政体依据是什么?其否定中国专制政体的目的是什么
(4)从“思想的外在环境”分析18世纪以来“中国专制说”为什么会从“地方性的知识”逐渐成为“支配性的话语?
体制需要借鉴,更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以来美国是如何实现制度创新,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商业也活跃了起来。
——据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据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社会状况“改观”的表现。苏俄社会状况的改观与哪一政策的实施相关?
(2)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苏俄和美国的政策调整,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与建设有何重大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唐)孟郊《织妇词》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果去闹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据材料二,概要说明宋朝东京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3)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