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这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之上的奇迹。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20岁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据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一集《水润天府》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各自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介石先生台鉴:
去年八月以来,共产党、苏维埃与红军曾屡次向先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自此主张发表后,全国各界不分党派,一致响应。而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今春红军东渡黄河,欲赴冀察前线.先生则又阻之于汾河流域。吾人因不愿国防力量之无谓牺牲,率师西渡,别求抗日途径,一面发表宣言,促先生之觉悟。数月来绥东情势益危,吾人方谓先生将翻然变计,派遣大军实行抗战。
——据毛泽东在1936年12月1日率领19位红军将领联名给蒋介石写的信
(2)毛泽东在信中提出怎样的主张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不久后促使蒋介石“翻然变计”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材料三   重庆沙坪坝区征地办公室普通干部丁萌,虽然位居“贪榜”之“苍蝇”级别,但有项单项桂冠引人注目——“最时尚贪官”,他居然很“萌”地给提审他的女检察官“上课”说:“我的西装没有1万元以下的……你是女的,穿的皮鞋都没有我尖,皮鞋要经常保养,买支几百块的滋润霜擦一下嘛。”丁萌也算没吹牛,办案人员在他家中搜出了一线品牌的皮鞋200双和顶级品牌西服100多套。
——据2014年10月31 日《新民周刊》
(3)材斜三反映了我国当今怎样的社会现实?
(4)综合上述分析,我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的什么事件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请分析英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表现。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中国为应对全球化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试举例加以说明。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
材料二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材料三“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改革开放30年》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的言论是在什么严重局势下发表的? 其目的何在?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赫鲁晓夫的一番话反映了当时什么现象?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注意:不得抄原文)
(3)材料三中四川老人的感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
(2)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6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国际贸易成为联系各地区、各国家的重要纽带,并对国家力量的消长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阅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_____地区转移到______地区(填写相应的字母)。(1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对荷兰的影响。(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