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仍然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城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在隋末唐初时,吐蕃先后统一了唐旄、羊同、苏毗、附国等由羌族或其它族组成的部落,逐步把现在青藏高原上分散居住着的一百几十个原始羌族部落和西域一些非羌族部落等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吐蕃。松赞干布在位的年代,正好与唐王朝第二个皇帝太宗李世民同时。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松赞干布遣使来唐聘问,唐派使臣冯德遐前往逻安(今拉萨)通好。这是中国史上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与吐蕃建立往来关系的开始。
——摘自李文实《中国历史上唐与吐蕃的关系》
材料三 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汉朝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用一句话概述当时唐与吐蕃的关系。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民族融合出现的新发展,其表现是什么?
(4)由上述问题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17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被发现是指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错误:    
理由: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如图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3)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括号里。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间的交往增多,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请任意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两个及成语一个。(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材料二:春秋时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导他们。仲由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而对冉求说可以立即照做。学生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求为人谦让应鼓励,仲由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治国的哪一思想?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哪一思想?
(3)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