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到了。碧绿多姿的柳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在那纤细摇曳的万缕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的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
( )的柳絮 ( )细叶 ( )的雪丘 ( )的柳树
(3)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4分)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
飘扬( ) 似乎( ) 快活( ) 大约( )
(5)文中“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课内语段阅读。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 )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 )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在文中“( )”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说“我”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轻松,前后矛盾,是个病句。
B.这句话是说“我”虽然脚站得有些麻木,但是因为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而有所收获,所以感到浑身轻松,并不矛盾。
(3)这段文字写作者读完书后“咽了一口唾沫”,这一动作说明了( )
A.这一动作说明了作者此时非常饥饿,已经饿得没有心思看书了。
B.这一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4)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国文老师的话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味,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所以,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从短文中画出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
◆“我”认为“煮书”,爷爷说的“煮书”是指,“煮书”的好处是 。
◆你是怎样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课外阅读。
猴子和渔夫
一只猴子坐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上,看渔夫们在河边撒网打鱼。他看到渔夫们一网打上来许多活蹦乱跳的鱼,心里非常羡(xiàn)慕(mù)。
猴子从头到尾仔细注意渔夫们的动作,一心一意地模仿。等到中午,渔夫们放下打鱼的工
具,把网留在岸边,都回家吃饭去了。猴子一看机会来了,便赶紧从树上跳下来,到了河边,拉起网,模仿着渔夫的样子撒网,打起鱼来。可是当他拿起渔网往河里撒时,自己却被渔网缠住了,并被拖下了水。当他沉入河中快淹死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______”
(1)用“△”标出猴子模仿渔夫打鱼的动词。
(2)猴子会说些什么呢?在文中横线上写出来。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不错。”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可以 魔鬼说 问吧 要简短些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照道理说 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 更容不下你一条腿 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1)给短文后部分加标点。
(2)恰当解释我会选。
堂堂:①形容容貌庄严大方。②形容有志气或有气魄。③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我是个堂堂的人。( )
2)凭着这堂堂之阵,还能不取得胜利吗?( )
3)这个年青人仪表堂堂,真招人喜欢。( )
(3)文中画“____”的部分是对渔夫的________描写,此时渔夫非常______________。(A.慌张 B.镇定)
(4)渔夫问魔鬼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渔夫的故事》是一篇__________(A.神话传说 B.民间故事),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
(2)故事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拥有________的人,才是真正________的,才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