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材料二:《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4分)
(3)亚当·斯密的主张在当时适应了什么阶级的需要?(2分)
(4)汉高祖、汉武帝和亚当·斯密对工商业的措施分别属于司马迁所列举的哪一种?司马迁的观点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4分)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请列举一位与此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成就?
(2)材料二中,图1、图2的广泛使用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四

材料五

材料六 2010年4月3日上午,曲阜在孔子诞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春季祭孔仪式,拉开了2010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序幕。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A、B是如何发展C的思想的?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3)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有何新的发展。(3分)
(5)简要说明材料五中两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6)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战争的新变化。
(2)两次大战后形成的和平局面各具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2分)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4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