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面内战的爆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天演论》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奇书”的名称、作者及编写目的。
(2)材料二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某校九年级⑴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来。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
【两种选择】
材料二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此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下图是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分布图。

(2)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读《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图,指出A、B分别是《马关条约》开放的哪两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晚清海防】
材料三下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4)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进军海洋】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放佛深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英国,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
材料二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是四次均失败。
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
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机遇。
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中国丧失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摘编《总理专家共商七大新兴产业筹划刺激经济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中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是如何应对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依据材料归纳中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应对举措?

1919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认为“1919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中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中国共产党何时诞生于哪一会议?材料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哪一会议之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
(3)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正确革命道路”的开端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伐《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大革命,努力国民大革命,齐奋斗,齐奋斗。”随着北伐的进行,这首歌很快传遍了全国。
材料二 ……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北伐宣言)
材料三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2014年)电(记者张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习近平表示,希望两党和两岸双方继续增强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各项基础,团结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到的军阀除了孙传芳、张作霖外,还有谁?
(2)从材料一、二的内容来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战场在哪里?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答出两条即可)
(4)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合作也有过敌对,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国共再次合作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