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命运,也推动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有新建的工厂都使用电动机为动力。1907年德国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1909年美国有24.3万台电动机装备工厂,工业用电动机在20世纪最初10年内猛增了584%。
材料三
材料四:1870---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国别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其他 |
1870年 |
23.3℅ |
13.2℅ |
31.8℅ |
10℅ |
21.7℅ |
1913年 |
35.8℅ |
15.7℅ |
14℅ |
6℅ |
28.5℅ |
材料五:1913年各国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国别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法国 |
位次 |
1 |
4 |
5 |
2 |
材料六: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的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1899年12月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哪一发明成果的推广使用实现了材料一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2)依据材料二,说明电力的应用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所学知识举例与电有关的哪些发明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
(3)比较材料三中图片,图二的交通工具与图一相比,采用了什么动力机器?利用这个动力机器,当时人们还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4)根据材料四,二十世纪初哪两国的发展速度最快?(1分)
(5)分析判断材料五和材料六,其中“任何人”“他人”又是指的哪些国家? (1分)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得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 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12月4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读图分析题:
下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
看图请回答:
(1)此图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
(2)图中最高一层是什么人?下面依次是什么人?
(3)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同时他们向天子尽什么义务?
(4)图中最底下的一层是什么人?他们的处境怎么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代表什么的制度?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