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爸爸错怪了我
语文课上,倪老师正在有感情地朗读《冬眠》。她的语调十分动人,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我还常常模仿她的语调朗读课文呢。忽然,我听到倪老师把惊螫(zhe)的“螫”读成了第四声。
“老师,您读错了。”我站起来说道。
倪老师先是愣了愣,看了看我,随即让我坐下。这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向我瞪眼睛,歪鼻子……
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发火了,他冲着我说道:“你还懂不懂礼貌?你这是对老师不遵重的行为。”我解师是你的长辈,乱提意见这还了得?”
“这是你的看法,我们老师可从来没这样说过。”我嘟着嘴,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
谁知爸爸听见了,走过来,朝我就是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倪老师知道了,就到我家来访问,她对爸爸说:“昨天,刘刚同学向我指出了读错的字音,下课后,我查了查字典,刘刚的意见是正确的。”
倪老师又回过身来对我说:“刘刚,谢谢你向我指出了错误,希望你今后再向我提出更多的意见。”
我低着头,激动地说:“我不该不举手发言。……”
倪老师走后,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是爸爸不好,爸爸错怪了你。”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①十全十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嘴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4小节中有三个错别字,把错别字圈出来,依次写上正确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知道了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后,神态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倪老师在家访时的言行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一读,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1)看到这句话你想到的词语是:
(2)请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课文重放。
《空城计》节选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 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好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疑惑——
迷惑——
(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a.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
b.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
(1)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
(2)它们的区别是:
(4)看到这段文字的想到了成语“,百战不殆”。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诸葛亮你会用;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弱点是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自然段:

课外欣赏。
“读”书
我是以轮椅代步的残疾()人,妻双目失明——我们可以优势互补,不是吗?而且因为有书,互相支撑着在爱的空间里生活,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妻常常下班回到家,就累得()倒在床。每当这时,我就会翻开她所喜欢的书读上一段,让她身心得到放松。她总喜欢对我说:“一听到你念书,就不觉得累了。”吃饭的时候,我总比妻要先吃完,在一旁,让妻就着饭菜听到书。妻称,这是一道最美的菜();她又戏():“你要是长着两张嘴就好了,一张吃饭,一张念书。”待妻洗碗,我照样在一旁念书。而晚上睡觉前,妻为我做按摩的时候,我更会让静静的小屋里响起阵阵读书声。妻常心疼我,让我读书时间不要太长,我则称自己实在有“读”书的()好,不念受不了。妻常和朋友们谈起我的“读”书癖,令人家艳羡不已。
我与妻共有藏书2000册之多。一次,妻摸着书柜中码放整齐的一册册书,不无感慨地说:“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念完呀!”我坦然地接口:“我们可以读一辈子呀,一直到老,到死……”会这样的。
“读”书,让我们沟通,让我们充实。读书,让我生出了健壮的双腿,让妻子心中升起了光明!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谑——
艳羡——
坦然——
(3)短文的两位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

(4)题目《“读”书》双引号的作用是,这里的“读”书表示

(5)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重温课堂。
(1)《布勒门的音乐家》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就要,命运可以
(2)《晨读》通过作者对的回忆,让我们感受了的美好境界。
(3)课文回放。
教室里静悄悄,只听见老师地读着,她的声音,当她读到最感人的段落时,就停下来着。这时候,几十颗幼小的心灵,就和老师一起着,眼睛里含着泪水,回味着作品中的情景。我们的心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①按原文填空。
②请你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③这段文字表达了

令人怀念的少年小英雄
芦荡小英雄
微山湖,芦()丛,这里本来就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地方,再加上小英雄牛娃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天,日本鬼子要从莲花镇给土地庙据点的敌人补充一批枪支。我区委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派区武装小分队老马去小鲁庄组织民兵,中途截击敌人,夺取枪支。放鸭的小牛把送枪的鬼子和伪军引诱到芦苇丛里的蛤蟆()湾,老马和民兵们一举歼灭了敌人。
小铁头夺马记
骑马奔()是许多孩子的向往,当一名小骑兵跃马扬刀多威风啊,何况小铁头夺的是鬼子队长的马呢!
日本鬼子到刘家庄来搜捕八路军伤员,儿童团员小铁头决定去报告八路军骑兵连。路远来不及,他大胆的夺了鬼子队长的大红马,奔向骑兵连驻地。敌人出动自行车队猛追,小铁头催马过营地,闯岗楼,渡运河,把敌人引进骑兵连的埋伏圈一举()灭,小铁头最后也成为一名英勇的小骑兵。
海娃(鸡毛信)
送情报是小英雄最常见的任务之一,而海娃送的插着鸡毛的信显然是这类故事中最受欢迎的。
儿童团长海娃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一次,他替抗日游击队送一封紧急重要的信,路上遇到了敌人。敌人把他捉起来,要他带路。海娃一心想完成送信的任务,机智的和敌人展开了斗争。最后他冒着危险甩开了敌人,把信送到了。八路军根据这封情报,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据点——
歼灭——
(3)各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少年英雄的事迹。
芦荡小英雄牛娃:
小骑兵小铁头:
儿童团长海娃:
(4)读了这几则少年英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