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讲经图》,这里所说的“经”是指“六经”,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中国最早兴办太学的皇帝是谁?当时
太学设置在何处
(2)这位皇帝采纳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3)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请谈谈这句话对你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材料三:
年份 |
1950 |
1965 |
1975 |
1982 |
1985 |
1994 |
1999 |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
8.7 |
6.3 |
-0.8 |
-1.9 |
3.3 |
3.9 |
4 |
(1)从图①可以判断出,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苏俄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在目的和措施上有什么共同点?
(3)材料三反映出战后美国经济总体发展有什么特点?试分析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的政策调整,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核心成果?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根据所学知回答: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试举例说明。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什么发展时期?
(4)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为战败国,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采取扶持日本的政策,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了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教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请回答:
(1)明治维新具有什么性质?请你写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
(2)从材料二中找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通过上面(1)、(2)问的回答,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借鉴些什么?
材料题
(一)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此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