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⑴ 依据材料一回答魏源在该书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于国民共议一国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⑵ 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三: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近代史研究》
⑶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⑷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观念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
⑸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今棘手的问题也是海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⑵ 与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⑶ 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 “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2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陈旭麓指出:“清朝自我封闭于世界潮流之外,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醒来。”
⑴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
⑵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填出图中空白处内容。
⑶ 依据当时的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⑷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哪三个阶段?
⑸ 结合以上探究,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艰难起步有何认识?
关注热点新闻,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新闻一: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2014年11月4日报道,在两年一度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率先获得国会参议院超过半数议席,在时隔多年后再度成为参议院多数党。奥巴马也将变为“跛脚鸭”总统,给他2016年的总统大选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1)总统竞选是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请问是谁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当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今天美国黑人的祖籍曾在哪个大洲?美国的黑奴制度又是在哪一事件后废除的?
新闻二:2014年8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有关中日关系问题时表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914年、1894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战前突出表现为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要改善当前的中日关系,你认为日本方面应该怎样做?
新闻三:2014年1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中国行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与习近平主席会面。美国白宫官员将奥巴马此次访华定位成一次“历史性事件”,称此访将把中美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水平。
(3)材料中提到的“飞机”是谁最早发明的?“美国白宫官员将奥巴马此次访华定位成一次历史性事件,称此访将把中美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奥巴马访华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世界、对中美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纵观中外历史,官员的产生和监督都有其独到之处 。
材料一: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国家的政治状况?(1分)请列举出该国的一位著名执政者?材料一提到的“每个公民”,你认为会是谁?
(2)图一中的情形开始于哪一文件颁布后?图二中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3)图三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哪一官职?图四是明朝的一个印章,该印章反映的是明朝监察百官的哪个特务机构?
(4)目前我国正在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反腐与监察力度。请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样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