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汪沨,字魏美,钱塘人。少孤贫,力学,与人落落寡谐,人号曰汪冷。举崇祯己卯乡试,与同县陆培齐名。
甲申后,培自经死,沨为文祭之,一恸几绝,遂弃科举。姻党欲强之试礼部,出千金视其妻,俾劝驾,妻曰:“吾夫子不可劝,吾亦不屑此金也。”尝独身提药裹往来山谷之间,宿食无定处。沨故城居,母老,欲时时见沨,其兄澄、弟沄亦弃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时来定省,然沨能自来,家人欲往迹之,不可得。
嗣因兵乱,奉母入天台。海上师起,群盗满山谷,复返钱塘。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沨于僧舍,问:“汪孝廉何在?”沨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高怅然,不知应者即沨也。高尝舣舟载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墙遁去。沨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为寿,不得却,坎而埋之。里贵人请墓铭,馈百金,拒弗纳。徙居孤山,匡床布被外,残书数卷,键户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踪迹。遇好友,饮酒一斗不醉。
魏禧自江西来访,谢弗见。禧留书曰:“吾宁都魏禧也,欲与子握手一痛哭耳!”沨省书大惊,一见若平生欢。临别,执手涕下。沨尝从愚菴和尚究出世法,禧曰:“君事愚菴谨,岂有意为其弟子耶?”沨曰:“吾甚敬愚菴,然今之志士,多为释氏牵去,此吾所以不屑也。”
康熙四年秋,终于宝石山僧舍,年四十有八。
(节录自《清稗类钞·隐逸类》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四年秋,终于宝石山僧舍终于:终老在,死在 |
B.一见若平生欢欢:好朋友 |
C.家人欲往迹之,不可得迹:找到……的踪迹 |
D.举崇祯己卯乡试举:推举,推荐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汪沨高士风范的一组是
①独身提药裹往来山谷间,宿食无定处 ②奉母徙城外。沨时来定省
③海上师起,群盗满山谷,复返钱塘 ④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
⑤里贵人请墓铭,馈百金,拒弗纳 ⑥君事愚菴谨,岂有意为其弟子耶?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专程从江西来拜访汪沨,开始汪沨也不愿见他,后来看到书信才知道是魏禧,见面后两人很谈得来,以至于舍不得分别。 |
B.监司卢高很敬重包括汪沨在内的湖上三高士,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有一次卢高当面遇见汪沨,他骗卢高说汪沨刚走。 |
C.汪沨的妻子不但不劝说汪沨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拒绝接受亲戚乡党们的金钱,这说明汪沨的妻子和他一样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人。 |
D.甲申年明朝灭亡后,跟汪沨齐名的陆培自缢而死,汪沨写文章祭奠他,悲痛得几近于死去,从此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了。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姻党欲强之试礼部,出千金视其妻,俾劝驾。
(2)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墙遁去。
(3)然今之志士,多为释氏牵去,此吾所以不屑也。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汪沨)临殁,举书卷焚之诗文无一存者起视日影曰可矣书五言诗一章投笔就寝而逝。 (选自《清稗类钞·隐逸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种皓传
范 晔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
寇:侵略。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时,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知武终不可胁 胁:威胁。 |
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 |
D.武能网纺缴 |
网:结网。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 )。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③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⑥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望。 |
B.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
C.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 |
D.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死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
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周:地名。这里是指东周时期周国的都城雒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戍东边,荆人辍行辍:停止 |
B.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坚:使……坚定(信心) |
C.君过矣过:拜访 |
D.温人之周,周不纳客纳:接纳 |
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 ②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 |
B.①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 ②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 |
C.①温人之周 ②荆大说,许救之 |
D.①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
②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康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只要混乱、软弱,只要有机可乘,有缝可钻,就会引来虎视眈眈的敌人。 |
B.臧孙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从楚王高兴的脸色中就看出楚王根本就不会出兵救援,只是要削弱两国罢了,所以他才感到忧虑。 |
C.赵魏同为战国七雄之一,但赵刻这一招会导致“唇亡齿寒”的后果,并不可取。 |
D.温人被拘,不把温人当周朝的人,恰恰反映出周天子自己都不自信了。温人讲《诗经》,对周天子是极大的讽刺。 |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骨尧然有形①。撽以马捶②,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③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④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节选自《庄子·至乐》)
注:①骨尧(xiāo)然有形:骨尧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的形状。②撽(qiào)以马捶:撽,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同“棰”。③将(qiāng):抑或,表推测。④深颦(pín)蹙(cù)额:皱眉头,愁苦的样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患:担心 |
B.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 累:负担 |
C.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虽:即使 |
D.吾使司命复生子形复:恢复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2)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这段文字选自《庄子·至乐》。在庄周看来,最大的乐趣是什么?这体现了庄周怎样的“生死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注:①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②邑金:邑,封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金,古代货币单位。③波臣:水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忿然作色曰作色:脸变色,指发怒 |
B.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顾视:回头看 |
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激:引 |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常与:常常给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