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海森伯曾评论某著作说:“如果对“静止”一词作如此理解——而这是普遍接受的意义…只有当我们沉思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把运动理解为至少是关于两个物体的关系的陈述,我们才能够把关系倒转过来,使太阳成为行星系的不动的中心并获得一个简单得多、也更统一的关于行星系的观”,该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天体运行论》 |
C.《物种起源》 | D.《相对论》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
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
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
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ò,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
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 |
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
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它所评
价的是
A.墨家 | B.道家 | C.儒家 | D.法家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
(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