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艺术,是人类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有意识地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那么,我们为何需要艺术?
一种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反映、表达艺术创造者的特定认识、某种情绪和某种思想。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艺术不止如此,艺术是我们思考万物和自己的一种形式。通过艺术,我们将精神世界,尤其是潜意识展现出来,释放强大本我的压力,文明地达到自我救赎。
要知悉人类的艺术,可以先看看人类的近亲类人猿。众所周知,类人猿具有复杂的大脑,是灵长目中除了人以外进化得最为高等、智力最高的动物,其智力是人类智力程度的五分之二。在艺术创作方面,黑猩猩和猩猩的杰出表现也广为人所熟知。近年来,不断有动物艺术家的新闻报道:科学家精心饲养的黑猩猩和猩猩会绘画,而且不少作品让人类都叹为观止。
有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艺术起初或许就是手足印和各种随手涂鸦,粘着、蘸着、涂抹着东西,随意或有意识地涂抹,就如今天人类的婴幼儿一样。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祖先心智进化得更加成熟。于是,这些早期的艺术作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今天我们发现的诸多洞穴绘画和岩画就是明证。在法国一处有2.5万年历史的洞穴里,洞壁上不仅环绕着著名的手绘“斑马”画,旁边居然还留下了创作者的手印,科学家们认为,这意味着“这是我创作的”。
从起源上讲,艺术首先是人类有意识地发现了自己的无意识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能标记出自己当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曾经到过的地方“我在这里”、“我到过这里了”;能记录所见所闻特别是事关生死的猎物、食物,以及需要回避的猛兽和敌人的样子、数量、方位;能表达某种情感尤其是欢乐。由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艺术有进化上的巨大适应性,显然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生息、不断发展。
艺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图腾、巫术、萨满。由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万物,以及人类自己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形成了万物有灵和神灵的崇拜。这种普遍的社会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艺术创作行为。为了标记出自己部落的图腾,就需要艺术创作;为了进行巫术、萨满仪式,就需要通过艺术装饰制造神秘氛围。全世界近现代和当代宗教纷繁复杂的艺术,佐证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及至现代,艺术成为创作者自我意识展现的一种高雅形式。比如印象派。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出台和盛行,西方艺术家大胆释放不可遏制的本我,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创造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传世名作。大师毕加索和野兽派将原始欲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传统卫道士们对此大加道德指责。但前卫的艺术家无视这些道德指责,继续展露现代人的精神压抑与心理渴望。
今天,艺术又获得了新的作用心理治疗。已经有实验证明:艺术治疗适用于发展迟缓、情绪障碍、自闭症、多动症,以及有生理或心理创伤经历的儿童。
通过观察和分析,心理学家们认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都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艺术创作便是治疗,这种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艺术表演即为治疗,通过参与艺术表演,让参与者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比如促进情绪功能恢复正常,愈合心理创伤,提高社交能力。
(选自杜威《我们为何需要艺术?》)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们需要艺术的三个理由。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2012年,在南非南部海岸一个名叫布隆伯斯的洞穴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人类最早的“先锋艺术工作室”——一些艺术工具,比如尖利的石英石,可以用来锤击,或把赭石碾成粉末。这些工具全都摆放在一起,好像古人随时都可以回来继续进行“艺术创作”一样。
有人认为,艺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从终极目的来看,既是为创作者也是为观赏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意谈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按照相关法规,我国目前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对于社会上热销的小产权房,建设部不久前特别发出“风险提示”: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此类房屋,将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然而,面对相关法规设定的禁区,一些小产权房项目在现实中仍变换着各种形式销售,成为一个灰色的监管区域。
开发小产权房的环节基本都是暗箱操作,集体土地的价格都是村镇干部与开发商私下达成的,土地转让的费用无从知晓,而建成后产生的非法暴利更加惊人,甚至超过了商品房。
小产权房的风险首先是因没有土地证,不能上市流通买卖。为应对这个难题,在转让房屋时,只要到村委会办签字盖章,修改一下原买房人与村委会的合同,再交纳售房款l%的费用就可以了。按照有关规定,小产权房不能办理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但在天津“育水佳苑”的售楼处,就有渤海银行可以提供房屋转按揭贷款的广告。
小产权房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由于级差地租的扩散效应,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区位优势凸显。建造小产权房的土地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和配套税费,绕过了层层审批关口,并且销售时也不缴纳相关税费。在巨大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开发利润的诱惑下,一些城郊农村房地产违规开发的势头愈演愈烈。
怎么处理已建的小产权房才能既让群众接受,又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地政府都十分“挠头”。据了解,石家庄市曾在去年10月实施小产权房办证试点工作,但是发现问题很多,只好宣布暂停。南京市规定,凡是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土地用途规划的小产权厉项目,经补办手续后可以领取产权证与土地证。遗憾的是,目前南京市尚没有一个小产权房项目补办“两证”。小产权房牵涉众多群众利益,政府不能轻易处理。尽管如此,对违规小产权房该拆的要拆,该罚的要罚,决不能再出现新的小产权房,否则会助长顶风违法。
有关官员则表示,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只有一条路:国家征收。而要解决现有的小产权房,靠每年的土地利用指标逐步消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京郊一位村干部说,小产权房最初有其合理的一面。前几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村组街道要自筹拆迁安置费,根本没有财力,开发小产权房也是迫不得已,而小产权房获得的利益也用到了公益事业上。尽管没有产权讧,但在城市房价高涨刺激下,小产权房已逐渐成为除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之外的一种城市房
屋供应类型,起到了城乡之间利益再分配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小产权房的违规建设越来越突出,购买者也从最初的农民、折迁户日渐演变为城市市民。专家认为,大规模出现的小产权房,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怪胎”,使国家减少了大量土地出让金的收益,是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同时还威胁到耕地保护红线,也暴露出了城乡土地二元管理的巨大漏洞。
下面对“小产权房”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产权房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贿买的没有房屋产权登记证的房屋。
B.小产权房一般是指建在城郊农村土地上的没有产权证的商品住宅。
C.小产权房主要面临没有土地证、不能上市流通买卖的风险,但只要到村委会盖
章并修改买房合同,卖房人再交纳一定费用就不存在此类问题了。
D.小产权房不能办理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但可以向银行申请房屋转按揭贷款。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产权房虽然在社会上热销,但它是属于违反国家相关法规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开发的房地产。
B.石家庄市和南京市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试图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但终因种种问题,最后都被迫宣布暂停。
C.要解决现有的小产权房,靠每年的土地利用指标逐步消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D.小产权房最初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时至今日,在利益的诱惑下,小产权房带来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其负面作用也凸显出来。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政府部门能加强监管,那么即使小产权房项目变换形式销售,也难以销售出去。
B.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可以通过违规开发城郊农村房地产获得巨大的收益。
C.对小产权房的处理,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而短时间内还难以彻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D.大量建造商品房,保护耕地,加强城乡土地管理,可以遏制小产权房越来越多的现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点氢成油”的石头
①用氢气作为燃料有很多好处。但是,要将氢气作为一种燃料,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可以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
②要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氢气重量轻,而且难以捉摸。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如何能够很好地将氢气贮藏起来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③液态氢体积小,容易储藏,但是它也能惹出麻烦。氢气在大约20K(—253℃)左右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而且,液态氢温度很低,它足以将空气冻结,这会导致阀门堵塞和形成不必要的压力。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增加储气系统的重量。
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很简单,只要在你的汽车油箱内放上石头就可以了。但要放的可不是普通石头,而是沸石。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在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一个油箱与这样的晶状物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⑤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将近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化学家们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现在研制的沸石能够贮藏相当多的氢,但是还不够。
⑥如果科学家能够培育一种沸石晶体,它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氢气的话,那么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但是,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
⑦1995年,美国科学家萨科作为一次太空任务的专家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旅行。他参加飞行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在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较小,通常横断面是2—8微米,大约相当于人的头发厚度的十分之一。可是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相当于地球上的10倍,而且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2002年初,萨科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一台沸石晶体培养炉。国际空间站第6宇航组的专家已经使用培养炉培育了一些晶体。
⑧在萨科的一生事业中,他一直想将氢气变成燃料,沸石可能是实现氢燃料的关键。或许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3期)对关于“沸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
B.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它如果与油箱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C.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氢气的贮藏。
D.沸石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的氢气,所以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化学家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
B.氢气难以捉摸是因为它的重量轻,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
C.氢气体积小,容易储藏,它在20K(—253℃)左右的温度下才能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
D.美国科学家萨科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而且体积相当于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的10倍。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可见利用沸石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很难实现,因此,要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几乎不可能。
B.沸石是实现氢燃料广泛应用的关键,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C.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可以证明,人类应该可以在地球上培育出比现有的更好的沸石晶体。
D.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这也就是说,只要改变地面的重力状态,就可以在地球上生产出更好的沸石晶体。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楮皮所造?期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草大三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那种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宣纸所用的青檀皮以两年生嫩枝的韧皮为最佳;所用的稻草以泾县安吴地区的沙田稻草为最佳。纤维长而韧的皮料与纤维短而粗的棉料按不同配比制浆,皮料为骨,草料为肉,取长补短,兼坚韧柔软于一身,方制成最佳的真宣。
无论是皮料和草料,其制作都是去粗取精,去杂芜留纯白,由生硬而达熟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由手工在缓慢的时间里完成。
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另外,使纸浆的黏度增强,便于操作,还能让纸浆在竹帘上滑动的速度增加,并能让捞出的湿纸一张张叠放,像一板厚厚的水豆腐,进沥干再加浸润后再分张焙晒。
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价值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宣纸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特性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得益彰。与其他纸张相比,其抗蠹虫蚀蛀的能力强,据检测,其生存寿命超过一千零五十年,被称之为千年寿纸。
(选自200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下列对“宣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纸第一次被提及,是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说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
B.宣纸的创始其说不一,曹天生所著《小岭曹氏宗谱》的记载认为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
C.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以杨桃藤的汁液为纸药、滑水。
D.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能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

下列对“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早期已有不同原料造就的纸,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在当时也有可能被用来造纸。
B.晋代便有类似于宣纸的以楮皮、麻、竹为原料的纸张诞生,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在当时也有可能用于造纸。
C.出土表明,既然魏晋时楼兰、武威、敦煌等地造纸尚有不同原料的纸,那么这些地方也有可能选用最适于造纸的青檀皮制造宣纸。
D.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以写于宋元之交的记载小岭制造宣纸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并不等于此前未见记载或难以查考的最佳宣纸创始期就不存在。
C.青檀皮因整个纤维长度十分接近而成纸匀度十分好,决定了宣纸成为中国书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最佳用纸。
D.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主要原料青檀皮的质量,再加上宣纸选料的讲究,从而使宣纸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元培比冯友兰“老实”?
——读《欧洲大学史》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作为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近800年的历史里,它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和重生,直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模式。四卷本的《欧洲大学史》立体地再现了这一过程。
一本北大前工作人员的著作中提到,冯友兰认为,应该把北大的历史往前推,一直推到一千多年以前的书院。如此一算,北大的历史比最古老的欧洲大学还要长得多。只是我们猜想,以如此方法计算,欧洲人是否要重提柏拉图学园,然后中国人再拿太学等机构来比附。冯友兰先生的出发点,从情感上可以理解,然而从事实认定和判断来说,却无法让人苟同。姑且不论中国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有着极大的区别,即便是欧洲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之间,从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授和学生的来源等各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不同。盲目和牵强的比附,恰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运用“精神胜利法”在“我祖上比你阔多啦”的弱者心态中寻求自我安慰。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清楚地说过,中国近代大学主要是模仿西方,受传统书院影响不大。台湾学者许倬云也持这一观点。在我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说法比冯友兰先生“老实”得多。
但是,冯友兰的倡议牵涉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太学、书院,为什么最终没有发展出现代的大学?而这一问题,又可在《欧洲大学史》中寻找到一些端倪。按照学者格伦德曼的观点,“概括地说,刺激大学出现和成长的根本原因是对学术和科学的兴趣,是学习和了解世界的需求,是‘探索知识的欲望’。”当然也有人宣称,人们刻苦学习的动机是“追逐权力和追求名望以满足虚荣心”。
尽管大学诞生之初并未把自己的目标确定在为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培养专门人才方面,但是,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确实在长时间里从大学吸收了大量的人才。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不约而同地对大学表现出相应的热情和支持。在林林总总的欧洲大学中,很少有整齐划一,听命于一个权力机构,充当其驯服工具的时候。在古代中国,太学和书院一直处于皇权统治的宗法专制之下。因此,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
在教学内容方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最主要的四个学院是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哲学、算术、几何、建筑、音乐等都是传授内容。而在中国,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大儒们在书院所传授的多为儒家经典,通过讲授对于儒家经典的诠释和注解阐发有限的“新知”。许多儒家经典之外的知识被视为“奇技淫巧”,很少得到重视,更不必说公开传播。
对中国文化颇有感情的李约瑟,提出过“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尽管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很难说与只注重“修齐治平”,轻视其他知识和自然科学的传统思维无关。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中国的大学史写作和研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一样,处于不折不扣的初级阶段。很多大学校史馆或者少数研究者的大学史著作,仅仅只是原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类,根本谈不上研究。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欧洲大学史》为之树立了一个典范。
(选自2009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下列有关欧洲大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欧洲大学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B.近800年的历史里,欧洲大学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和重生,直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模式。
C.欧洲大学诞生以来确实为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从教会、宫廷和市政当局那里得到了相应的支持。
D.在教学内容方面,欧洲大学的最主要的四个学院是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

对画线句子“蔡元培先生的说法比冯友兰先生‘老实’得多”中“老实”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朴实 B.理智 C.客观 D.可爱

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中国的太学、书院,最终没有发展出现代的大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的太学、书院老是运用“精神胜利法”在“我祖上比你阔多啦”的弱者心态中寻求自我安慰。
B.缺乏对学术和科学的兴趣,学习和了解世界的需求不足,“探索知识的欲望”不强,人们刻苦学习的动机是“追逐权力和追求名望以满足虚荣心”。
C.在古代中国,太学和书院一直处于皇权统治的宗法专制之下,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
D.中国的大儒们在书院所传授的多为儒家经典,阐发有限的“新知”,许多儒家经典之外的知识很少得到重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吮血被缛涅槃斩钉截铁
B.繁芜诬蔑竞相浅尝辄止
C.火炬禀性钦佩于世长辞
D.遒劲箫瑟崩殂赍志以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