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OB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与OA边交于点E,过点F作FC⊥x轴于点C,连接EF,OF.

(1)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试判断以点E为圆心,EA长为半径的圆与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AB边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EF⊥AE?若存在,请求出BF:F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 O 的半径为4,点 A O 上一点,直线 l 过点 A P O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 重合),过点 P PB l 于点 B ,交 O 于点 E ,直径 PD 延长线交直线 l 于点 F ,点 A DE ̂ 的中点.

(1)求证:直线 l O 的切线;

(2)若 PA = 6 ,求 PB 的长.

(1)某校招聘教师一名,现有甲、乙、丙三人通过专业知识、讲课、答辩三项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应聘者

专业知识

讲课

答辩

70

85

80

90

85

75

80

90

85

按照招聘简章要求,对专业知识、讲课、答辩三项赋权 5 : 4 : 1 .请计算三名应聘者的平均成绩,从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我市举行了某学科实验操作考试,有 A B C D 四个实验,规定每位学生只参加其中一个实验的考试,并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具体的考试实验.小王,小张,小厉都参加了本次考试.

①小厉参加实验 D 考试的概率是  

②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王、小张抽到同一个实验的概率.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或外出旅游.周末,小红相约到郊外游玩,她从家出发0.5小时后到达甲地,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刚到达乙地,接到妈妈电话,快速返回家中.小红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中,小红距家的距离 y ( km ) 随时间 x ( )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

(1)小红从甲地到乙地骑车的速度为   km /

(2)当 1 . 5 x 2 . 5 时,求出路程 y ( km ) 关于时间 x ( )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乙地离小红家多少千米?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AB / / DC CB AB AB = 16 cm BC = 6 cm CD = 8 cm ,动点 P 从点 D 开始沿 DA 边匀速运动,动点 Q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 2 cm / s .点 P 和点 Q 同时出发,以 QA QP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AQPE ,设运动的时间为 t ( s ) 0 < t < 5

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AP

(2)设四边形 CPQB 的面积为 S ( c m 2 ) ,求 S t 的函数关系式;

(3)当 QP BD 时,求 t 的值;

(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点 E ABD 的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问题提出:用若干相同的一个单位长度的细直木棒,按照如图1方式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探究所用木棒条数的规律.

问题探究:

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探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一

用若干木棒来搭建横长是 m ,纵长是 n 的矩形框架 ( m n 是正整数),需要木棒的条数.

如图①,当 m = 1 n = 1 时,横放木棒为 1 × ( 1 + 1 ) 条,纵放木棒为 ( 1 + 1 ) × 1 条,共需4条;

如图②,当 m = 2 n = 1 时,横放木棒为 2 × ( 1 + 1 ) 条,纵放木棒为 ( 2 + 1 ) × 1 条,共需7条;

如图③,当 m = 2 n = 2 时,横放木棒为 2 × ( 2 + 1 ) 条,纵放木棒为 ( 2 + 1 ) × 2 条,共需12条;

如图④,当 m = 3 n = 1 时,横放木棒为 3 × ( 1 + 1 ) 条,纵放木棒为 ( 3 + 1 ) × 1 条,共需10条;

如图⑤,当 m = 3 n = 2 时,横放木棒为 3 × ( 2 + 1 ) 条,纵放木棒为 ( 3 + 1 ) × 2 条,共需17条.

问题(一 ) :当 m = 4 n = 2 时,共需木棒  条.

问题(二 ) :当矩形框架横长是 m ,纵长是 n 时,横放的木棒为  条,

纵放的木棒为  条.

探究二

用若干木棒来搭建横长是 m ,纵长是 n ,高是 s 的长方体框架 ( m n s 是正整数),需要木棒的条数.

如图⑥,当 m = 3 n = 2 s = 1 时,横放与纵放木棒之和为 [ 3 × ( 2 + 1 ) + ( 3 + 1 ) × 2 ] × ( 1 + 1 ) = 34 条,竖放木棒为 ( 3 + 1 ) × ( 2 + 1 ) × 1 = 12 条,共需46条;

如图⑦,当 m = 3 n = 2 s = 2 时,横放与纵放木棒之和为 [ 3 × ( 2 + 1 ) + ( 3 + 1 ) × 2 ] × ( 2 + 1 ) = 51 条,竖放木棒为 ( 3 + 1 ) × ( 2 + 1 ) × 2 = 24 条,共需75条;

如图⑧,当 m = 3 n = 2 s = 3 时,横放与纵放木棒之和为 [ 3 × ( 2 + 1 ) + ( 3 + 1 ) × 2 ] × ( 3 + 1 ) = 68 条,竖放木棒为 ( 3 + 1 ) × ( 2 + 1 ) × 3 = 36 条,共需104条.

问题(三 ) :当长方体框架的横长是 m ,纵长是 n ,高是 s 时,横放与纵放木棒条数之和为  条,竖放木棒条数为  条.

实际应用:现在按探究二的搭建方式搭建一个纵长是2、高是4的长方体框架,总共使用了170条木棒,则这个长方体框架的横长是  

拓展应用:若按照如图2方式搭建一个底面边长是10,高是5的正三棱柱框架,需要木棒  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