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反腐败工作列入决策重点,打出反腐“组合拳”,力度空前。反腐进入新阶段。
材料一: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结果看,2011年有37.3%的人认为目前腐败现象很严重;29.5%的人认为目前党和政府反腐败工作效果明显。2013年有33.7%的人认为目前腐败现象很严重;41.7%的人认为目前党和政府反腐败工作效果明显。
材料二:权力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1)结合材料,说明“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2)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符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网友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要靠群众也要靠政府。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论证建设生态文明要靠政府的合理性。
材料二: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错位”;又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改管的事管住、管好,努力做到“不缺位”。
(2)运用“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的原因。
公民举报不良现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但匿名举报却存在调查线索不持续以及举报内容不真实等现象。对此,最高检2014年10月份印发规定鼓励公民实名举报,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应如何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社会力量“唱主角”,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已经大步迈进了关键的2015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惟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深化改革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新常态。阅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
GDP增长速度(%) |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
2010年 |
10.3 |
53827 |
43.1 |
2012年 |
7.8 |
63005 |
51.8 |
2014年 |
7.4 |
72313 |
51.2 |
注: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结合材料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