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该三幅图片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这种变化表述最全面的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出现了使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
C.产生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经济 |
D.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
《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新文化运动兴起 |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曲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
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①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过渡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②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形成;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 B.明 | C.汉 | D.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