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麓,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18世纪中期,曾参与准噶尔贵族叛乱的回部贵族小和卓怂恿其兄大和卓发动叛乱。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局势处于危急中。
——摘自北师大版式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一朝代?贡献最大的是那一历史人物?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政府处理新疆危机、加强统治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位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近现代史上,各国都先后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国如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彼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
——福泽谕吉《外交论》(1883年)
(1)日本能成为“吞食者”起始于哪一次改革?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加入“吞食者”行动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分别给日本、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012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舞台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日两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道路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这位“新皇帝”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一中的举措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立法权赋予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大法官……”
——1787年美国宪法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学说?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10 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郎(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 分)
材料二: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 分)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进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 分)

(5 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
区域。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中游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早在晚清时期,清政府在此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新式军用、民用工业。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2 分)
材料三: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 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 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 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
(2)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3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