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玻利瓦尔(1783—1830年),通称西蒙·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而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
玻利瓦尔在1799—1803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
在欧洲,玻利瓦尔遇到了他的老师罗德里格斯。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并对他说:已经到了把西班牙人赶出美洲的时候了,你应该去完成这件事。玻利瓦尔当即向老师表示:“我准备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也不会安静。”这些誓言成玻利瓦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此以后,他返回祖国,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
1810—1830年期间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
——互动百科
(1)根据材料,分析玻利瓦尔能够领导南美革命,成为一代英雄人物的原因。
(2)有人称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请谈谈你的看法。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简述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
(2)印象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代表画家有哪些?
(3)概括说明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下列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图1《清明上河图》图2《蒙娜丽莎》图3《格尔尼卡》
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材料二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 |
时间 |
届次 |
时间 |
第三届全国人大 |
1965.2 |
第三届全国政协 |
1959.4 |
第四届全国人大 |
1975.1 |
第四届全国政协 |
1964.12 |
第五届全国人大 |
1978.2 |
第五届全国政协 |
1978.2 |
第六届全国人大 |
1983.6 |
第六届全国政协 |
1983.6 |
第七届全国人大 |
1988.3 |
第七届全国政协 |
1988.3 |
第八届全国人大 |
1993.3 |
第八届全国政协 |
1993.3 |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300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摘自胡锦涛、温家宝演讲稿
(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英国卫报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解释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2005年7月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为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两国元首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道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毛泽东曾经讲了一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俄国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辟了中国新的革命道路。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借鉴俄国经验,开辟中国革命新的道路的?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苏联不应该走这条旧路。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用行政手段保证多积累多投资。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下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哪些做法与苏联相似?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