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A是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XYYY(其中:—X、—Y均为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官能团—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高聚物E的链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Ⅰ.含有苯环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
Ⅲ.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证明纸张里所含元素。
[提出问题]:白纸燃烧就是跟氧气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白纸里含什么元素?
[假设与猜想]:纸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设计实验]:物质燃烧,有水生成,证明物质中含氢元素;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证明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分析与论证、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将白纸撕成条点燃后,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过一会儿,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白纸中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仅分解成三种氧化物.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已知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氧化铜,则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处理方法一:,处理方法二.:.
(4)写出草酸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用纯净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 + 2CuO2Cu + CO2↑ C + CuO
Cu + CO↑
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而且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字母)效果较好。选择该质量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20B.1∶12
(4)你认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 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 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 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 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___;铜锈由__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 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