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
流行服饰 |
流行语 |
阅读 |
文娱形式 |
A |
列宁装 |
最可爱的人 |
苏联小说 |
扭秧歌 |
B |
军装 |
破“四旧” |
毛选 |
学唱样板戏 |
C |
中山装 |
“时间就是金钱” |
古典文学 |
看电视剧 |
D |
唐装 |
上网 |
时装杂志 |
跳交谊舞 |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B.皇帝的权力和教皇的权力都在上升 |
C.教皇的权力和皇帝的权力都在下降 |
D.教皇和皇帝的权力都向原来的相反方向变化 |
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
A.霍布斯 | B.卢梭 | C.洛克 | D.伏尔泰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 B.信仰自由 |
C.信仰得救 | D.因信称义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解,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专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