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武将见匈奴使使崔季圭代
B.魏武将匈奴使两小儿辩斗
C.床头捉刀人怡自乐
D.自形陋,不足雄远国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翻译下列句子。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翻译: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齐人善盗乎()月余亦()
以还之()其侄有他事南来()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不敢与家人言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并驱如故 B.亦荆吴形胜最也 C.齐习辞者也 D.计曰:“技止此耳!”

最后一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突出畏斋的品质?为什么?

阅读《孟母戒子》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 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韩诗外传》)
【注释】 ①诵:背诵。②织:织布。③辍(chuò),停止,废止。 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因分心而遗忘。⑥何为:为什么 ⑦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⑧引:拿来,拿起。⑨裂:割断。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其母织()②织断()
③吾忘持()(《郑人买履》)④项为之()(《幼时记趣》)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呼而问之

A.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其母引 刀裂 其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⑵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孟母戒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原文加以回答。

阅读《旧唐书·孝友传·崔衍》(节选),回答后面小题。(14分)
崔衍,左丞相伦之子。继母李氏,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弊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自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
后历苏、虢二州刺史。虢居陕、华二州之间,而税重数倍。衍乃上陈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颇甚流离。旧额赋租,特望蠲减。”帝乃令减虢州青苗钱。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及穆赞代衍,宣州岁馑,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故宣州人不至流散。
【注】①弊:破旧。②责诟:责骂。③趋:快走。④虢(gu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⑤属岁不登:连续多年欠收。⑥蠲(juān):除去,免除,减免。⑦青苗钱:唐代赋税名。⑧馑(jǐn):荒年。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伦使于吐蕃,久方归() ②袒其背,将之()
③伦问其()④伦卒()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故 宣 州 人 不 至 流 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 分)
⑴宣州岁馑,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崔衍是怎样的一个人。(2 分)

阅读《鲁相嗜鱼》,完成后面小题。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①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④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⑤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注释】①唯:正因为。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④枉:歪曲。⑤给(jǐ):供给。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鲁而嗜鱼()②不受也()
③其弟子曰()④则于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子嗜鱼不受者

A.佣者笑应曰 B.收攻蕲
C.借第令毋斩,戍死者固十六七 D.为坛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一 国 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公孙仪的性格特征?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者咸叹之(2)不绵纩(3)孝绪之必至颠覆(4)亲而不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