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
(yí)、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照样子写词语。
香喷喷(ABB)______ ______
谆谆教导(AABC)______ ______
(3)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3个)(1.5分)
______ ______ ______
(4)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 :(概括要简洁)
(1)
(2)
(3)
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他们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 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三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清晰可闻。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世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1)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尤其”、“更是”起什么作用?
(2)积累描写流量、水声、水形的词语(每类至少2个)
流量
水声
水形
(3)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原因有三点,用简要的话概括在下面。
① _________
② ___
③ _________
拓展阅读
你见过黑色的闪电吗?
1974年6月23日17时45分,著名的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在一场大雷雨袭击札巴洛日城时,亲眼看到一次飞速滚动的黑色闪电。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在灰色云层的背景下看得很清楚。无独有偶,包格旦诺夫上校于大白天在莫斯科城也看到一个平稳的、冒着气的黑色闪电,直径大约30厘米,像是雾状凝结物。它的身后呈淡红色的阴影,周围呈现深棕色的光轮,像烧红了的大火球,飞快地滚动,不久就爆炸了。
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后发现,黑色闪电与人们常见的天空中的条状闪电有很大的不同,它常附在树上、桅杆上、房顶上和金属表面上,呈现出瘤体状或泥团状。当人们用物体敲打它或摘除它时,它便会燃烧或爆炸。‖黑色闪电的“本来面目”很难被认清,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一只鸟儿或其他物体。当人或飞机接近它时,它就会变成球状体并发生爆炸,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是由于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等因素长时间作用于空气产生的。当聚集物基本上聚成球状时,就会变成能爆炸的黑色闪电。
(1)“直径大约 30 厘米”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三段分为三个层次(已在原文中用“‖”标出),请写出层意。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4)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向他人介绍预防雷电危害的常识。
我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
以前的瀑布是这样的,如:
尤其是每年潮讯,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1)我对这段话的体会很深,作者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的
现在的瀑布是,如: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的、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竭,奄奄一息。
我的体会是
(2)我发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课文以“大瀑布的葬礼”为题,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
(4)课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要有感情的多几遍读,争取把课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课文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也就是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写事情的起因、经过。这样我能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