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怪之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B.非有诏不得上 |
C.断其左股 |
D.箕踞以骂曰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B.秦王方还柱走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 D.轲自知事不就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燕王拜送于庭 | B.群臣侍殿上者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D.客有吹洞箫者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转中书郎,出入宫省,见者肃然改容。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 “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帝乃出充为关中都督。充纳女于太子,乃止。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政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晋书·裴楷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弱冠:二十岁左右 |
B.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迁:晋升 |
C.平议当否平:通“评”,评议 |
D.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僚采:有文采的人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裴楷“聪明而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
②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③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④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⑤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⑥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也都是由裴楷起草的。 |
B.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帝位能传多少代,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只有侍中裴楷,神态自如,侃侃而谈,最终让武帝龙心大悦。 |
C.裴楷性格宽厚, 但生活不主张俭约朴素,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向梁、赵二王索要的几百万租钱,来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人们因此嘲笑他。 |
D.由于裴楷、任恺、庾纯等弹劾贾充,皇帝就让贾充出京任关中都督。贾充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太子,这件事情才被废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
(2)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3)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卜:占卜 |
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 |
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
D.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中:心中 |
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抗颜而为师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B.至无雪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D.其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D.或师焉,或不焉 |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 B.不拘于时,学于余 |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
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
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
翻译: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①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②。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③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杀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④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⑤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诋顾宪成诋:毁谤 |
B.荩臣遂讦起元讦:攻击 |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侵:侵犯 |
D.矫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②而振恤饥民甚至③实以此敛威④起元再疏雪姜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离娄下》)对以上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 |
B.“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句体现出大禹、稷以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所以得到孔子的尊崇。 |
C.“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的意思是说,应正好衣冠,然后“往救之”,方不失君子风范。 |
D.因为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者。 |
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而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过秦论•中》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罢弊。罢:通“疲”,疲劳 |
B.强侵弱,众暴寡暴:暴利 |
C.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
D.是以牧民之道牧:治理 |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B.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C.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其皆出于此乎 |
D.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而迁徙之徒也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
B.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
C.天下百姓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秦王朝灭亡。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
(2)內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