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将SO2通入按一定比例配成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便可得到Na2S2O3,其制备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1)在配制混合溶液前先将蒸馏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待用,其目的是        
(2)用该方法获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常混有一定量的杂质,某兴趣小组欲对其中所含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该晶体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Na2CO3、Na2SO3、_____、_____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若晶体中混有Na2SO3,则生成Na2SO3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与思考】
某同学取少量制得的晶体溶于足量稀硫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未见黑色沉淀,据此认为晶体中一定不含Na2S,你认为其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 (填“合理”、“不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若检验晶体中含Na2CO3,完成下表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3mol/LH2SO4、1mol/LNaOH酸性KMnO4溶液、饱和NaHCO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3)已知:2 Na2S2O3∙+I2=2NaI+Na2S4O6。为测定所制得晶体的纯度,该小组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mol/L 的碘水进行多次取样滴定,测得Na2S2O3∙5H2O的含量约为102%。若所用试剂及操作均无不当,产生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中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固体,自然界中游离态的E常出现在火山口附近。
(1)请写出元素符号:B;D
(2)画出E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3)B、C两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
(4)A元素的单质和C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 X 的电子式为,向X的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BD2的形成过程
(6)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2E气体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化合物ED2与氯气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下面问题。
(1)下列物质或微粒中,在酸性条件下可能氧化Br的是(填序号)。
A.I2 B. MnO4 C.MnO2 D.Cl
(2)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浸泡、晾干后可获得实验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少量氯气可观察到试纸变蓝,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3)下列试剂不能把NaCl和KI两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填序号)。
A.氯水B.溴水C.淀粉溶液 D.稀硝酸
(4)100mL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3.36L氯气(标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氯离子与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将4 mol SO2和2 mol O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若经过2s后测得SO3的浓度为0.6 mol/ L,用氧气表示该反应2s内的平均速率V(O2)=;2s末O2浓度为;2s末SO2的转化率为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2)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在混合气体中N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在NaCl、NaOH、N2、H2S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只含有极性键的是,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填化学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