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升,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升,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的人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的人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的人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柴油需求量不断上升。
(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2)你认为汽车企业应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走出困境?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针对性,难以在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低,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低。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分析文化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注:“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主要指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有限的收入来说,上学费用太高、看病费用太贵、买房价格太高,因而消费不起,显得很“难”。
材料二:中央财政安排众多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包括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为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央果断决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并为政府解决“三难”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谈谈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不仅文学才华出众,还具有非凡的经济才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按常理,官府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很令人费解,他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没多久,谷价开始回落,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再次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大灾当前,作为太守的范仲淹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从春到夏,赛事不断,还动员那些信佛的富商大户修葺寺庙,大兴土木,有人为此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范仲淹向朝廷作出的解析是:“我提倡,鼓动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要用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雇人造船,比赛过程中也需要人工,灾民有活做了,吃饭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分析说明范仲淹是如何平抑物价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范仲淹解决灾民吃饭问题办法的高明之处。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直至建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深空探测从来就没有康庄大道,探索路上遍布荆棘和未知的挑战。此次“飞行试验器”出行,如何安全地“回娘家”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怎么顺利飞到月球和怎么从月球安全和顺利地回来。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已经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阅读上述材料,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综合实践探究要求依据题目素材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例清楚,逻辑严密。
以下材料摘自桂林市中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月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600—12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600-100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大多数中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三: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衣服,有些同学节衣缩食,有些同学不惜向别人借钱,有些同学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一定要满足自己的欲望。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体现了中学生的哪些消费心理。
(2)请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谈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3)请你为“号召中学生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列一条宣传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