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何消除选举腐败,19纪50年代(英国)试圈通过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检查选举过程,以期限制选举扁效现象.1852年和1853年两个法案挽定,贿选、恐吓选民属于刑事犯界,专门委员会审查选举过程,受理选举争议事件,上述措施均未产生明显效果。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形响等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 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 以提前投资“培养”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50至80年代的英国在遏制选举腐败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顽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 (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折射出列强侵略的双重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尽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材料三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1)结合材料一中图示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马关条约》相对前两次战争所获侵略权益所体现的侵略方式有什么新特点?这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例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一——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据罗马的《民法大全》整理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据《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整理
材料四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造成二者的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1916年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美元)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美元)
1914
824860237
169289775
1915
1991747493
11878153
1916
3214480547
1159653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材料二 1916—1917年,德奥集团在军事上取得进展,战局对协约国不利时。以摩尔根为首的一批最有势力的资本家要求威尔逊支持美国最大的买主和债户——协约国。他们害怕协约国战败,从而使其巨额贷款付之东流,进而丧失一切实际利益。美国驻英大使佩齐在1917年3月5日给总统威尔逊的电文中说:“很可能唯一可以保护我们目前的优势的贸易地位并防止恐慌的办法,就是对德宣战。”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宣布对德作战,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当中。
——王香莲、刘锦涛《试论美国参加一战的经济导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当时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何于1917年对德宣战?这对战争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