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 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4)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2+3=5)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说道:“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材料二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
——均摘自中学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丘吉尔却要大力援助俄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2月7日“将永远成为国耻日”?
(3)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联合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贵州黔西南州卷)(2015·贵州黔西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使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80%的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及除美洲大陆和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大部分区域,直接军费开支占交战国国民收入的60%——70%。据不完全统计,“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达7000多万人。
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归纳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共同影响?鉴于战争影响,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意识?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大吗?(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新疆卷)纵观世界近现代史,美国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70年代,北美人民面对殖民国家的压迫,采取什么行动获得了新生?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面临新的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 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3)二战期间美国总统发表演讲“……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根据他的观点,后来二战中“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指的是什么?
(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