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的科举考试共有顺天、浙江、江西等12省开考,其题目如顺天府题“各国选将用兵皆出学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试题“各国改用金币始于何时,金价日增其故安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试顺序上,将“各国政治艺学策”提升到头两场进行考试。这反映了
A.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潮流 | B.科举制改革不再重视传统伦理 |
C.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制变化 | D.科举制度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
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 | B.主张“工商皆本” |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 | 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
D.“天人感应”的理论 |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是伪善和欺骗的代名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