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__________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烟草时,若将外源基因转移到了烟草离体的幼嫩茎的韧皮部细胞,则由受体细胞发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
(2)材料乙属于______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____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
菊花是一种良好的观赏植物,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某些珍稀菊花品种的快速繁殖。
(l)进行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配制MS固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___倍。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分装后需进行_____处理。
(2)接种前,外植体的消毒一般要用到70%的酒精和______两种药剂。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____。
(3)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增殖的影响时,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6 - BA(mg/L) |
0.1 |
0.1 |
0.5 |
0.5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NAA(mg/L) |
2.0 |
1.0 |
2.O |
1.0 |
0.5 |
0.1 |
0.5 |
0.1 |
0.5 |
0.1 |
丛芽增殖倍数 |
1.6 |
2.1 |
2.4 |
2.5 |
2.6 |
2.7 |
2.7 |
4.4 |
2.5 |
2.7 |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6-BA的浓度在______mg/L之间时,丛芽的增殖倍数随之相应增加;当6-BA浓度一定时,NAA浓度越___(低/高),丛芽的增殖效果越明显。
②若要进一步诱导丛芽生根,新配制的培养基与诱导丛芽增殖的培养基相此,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澳大利亚某草原上生活着一群澳大利亚蜜罐蚂蚁、灰仓鼠、蛇、野兔、鹰以及澳大利亚特有物种大袋鼠、袋獾(有袋类肉食动物,主要以地面小动物如蛇、兔等为食)等动物。
(1)草原上的上述各类动物和植物能否构成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某段时间内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2.4×104KJ,且能量以食物链平均分配。此时,若当蛇灭绝后,鹰所获能量大约为蛇灭绝前的_____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与兔一样,灰仓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点,某些“狡鼠”在捕捉过之后,很难再一次捕捉。因此在用标志重捕法最后计算时的数据值将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4)为研究蚂蚁和啮齿动物在种子利用上的种间关系,生态学家在某沙漠中建立了3个实验区,统计如下表。请补充填写表格内“________”处内容,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 组量 别 类群 |
对照组 处理方法:蚂蚁和啮齿动物共存 |
实验组Ⅰ 处理方法:移走的所有的啮齿动物,并围栏 |
实验组Ⅱ 处理方法:_______ ____________。 |
蚂蚁群 |
318群 |
543群 |
|
啮齿动物 |
122只 |
144只 |
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②。
结果预测:
如果.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从而使其分泌,经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表明机体还可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
时间/剂量 |
分泌量 (滴/15min) |
时间/剂量 |
分泌量 (滴/15min) |
时间/剂量 |
分泌量 (滴/15min) |
刺激迷走神经 |
3min |
8 |
3min |
8 |
3min |
8 |
注射促胰液素 |
1mg |
11 |
2mg |
37 |
3mg |
62 |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
3min 和1mg |
43 |
3min 和2mg |
88 |
3min 和3mg |
120 |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作用。
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