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请回答:
(1)我国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2)“一五”计划完成后,有哪些主要成就?
(3)结合“一五”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949年—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扼要指出上述措施的共同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邓予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五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于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予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合作化的意义。
(3)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4)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个人的观点更正确?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11月2日,华北局向毛泽东、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天津地委严重贪污浪费情况的书面报告。11月30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转发这一报告的批语中指出,华北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及现任书记张子善均是大贪污犯,已被华北局发现,并着手处理。我们认为华北局的方针是正确的。12月1日,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深刻地指出:“自从我们占领城市两年至三年以来,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证明一九四九年春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严肃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大错误。”
材料二 1951年12月8日,毛泽东又为中央起草了《关于“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电报》,强调“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大批最严重的贪污犯,全国可能需要枪毙一万至几万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毛泽东把盗用国家资财的贪污分子喻为“老虎”。他以中央名义或个人名义向全国各地、各系统、各部门发出数以百计的“打虎令”,将“三反”斗争迅速推向声势浩大的“捉虎、打虎” (贪污旧币1亿元以上的大贪污犯叫“大老虎”, 1亿元以下1 000元以上的叫“小老虎”)阶段。……1952年1月24日,毛泽东又要求“每个大军区系统(包括各级军区和各军)至少有几百只大小老虎,如捉不到就是打败仗,,地方上每个大省也可能有几百只,每个大城市可能有——百只至几百只,上海可能有上千只”……各地报来的不断
加码的“老虎”数目,反过来又使毛泽东感到问题更加严重。他人根据各地报来的情况估计,“每个小省应有大小虎几百只,每个中等省和大省应有大小老虎一二千只至三千只”。根据这一估计,2月初,毛泽东又进一步提高了对各地的要求。
材料三 1952年2月15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说:“今日政务院会议后,同陈云、薄一波谈到‘三反’斗争中业务停顿的问题现在已到应该予以解决的时候了……各部门业务
如果没有领导同志来管是无法进行的。”2月16日,毛泽东即在信上批示:“周总理: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请速予调整。”……进入3月份后,毛泽东也不再直接向各地下达
“打虎”指标了。4月份以后,毛泽东即开始布置“收兵,准备结束‘三反’运动,,”
————以上材料摘自张文和、李艳《口号与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党中央提出“三反”运动的背景及目的。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三反”运动过程中曾存在哪些问题?
(3)据以上材料,简要指出“三反”运动的深远意义

下图是民国初年东部沿海及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长江南岸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回答: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跟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何关系?结合史实叙述之。
(2)综观当时的民族工业分布情况,长江下游是民族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纺织业和面粉业发达。请分析形成这一局面的具体原因。
(3)当时苏南和苏北出现了哪些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试评价他们的救国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