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小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哪些内容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甲午江行
(宋)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3.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逢郑三游山天平山中
(唐)卢仝(明)杨基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的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分)
2.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后两句。
(2012·上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 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