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古以来各个政府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材料二   孙中山作为贫困的农家子弟,“身受幼时境遇之刺激”,感到在“实际上”和“学理上”都有必要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孙中山指出土地是“生产之原素”,“营业之要素”,是一种可“生利”的”财源”,“地为百货之源,物莫不由地生”,在生产中土地、人力、资本(即机器)为“三大要素”,而其中“土地为尤重”,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土地,造成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土地为少数人所操纵。当“工商业发达”之后,”大资本家必争先恐后,投资于土地投机业”,造成地价暴涨,少数人因垄断土地而获利,平民百姓则遭失业之痛苦。此时,中国难免蹈西方贫富对立的覆辙,最后必然导致社会革命,为防微杜渐,在发展实业进行经济建设之时,必先进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的具体实施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百度网
材料三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摘自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生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孟子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原因?结合所学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概括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材料一中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请在医学和数学方面各举一例以证明。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⑶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5月11日,在英国伦敦,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发表讲话。卡梅伦当晚接任首相职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权卡梅伦组建英国新一届内阁。
——中新社伦敦5月11日电
材料三: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⑴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哪部法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国王统而不治之后,由哪个机构执掌英国行政大权?
(2)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以他为首的新内阁应该向谁负责?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2)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种思想倾向在英国哪一重要文献颁布后被打破?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根据史实说明上述两种思想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