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用氧化锌矿粉(主要含ZnO、FeCO3、CuO等)制备碱式碳酸锌[Zn2(OH)2CO3],并将其用于合成氨工艺脱硫研究。

(1)“酸浸”时保持H2SO4过量的目的是     
(2)写出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     
(3)流程中调节pH=5.4所加试剂X为      (填序号)。
A.NaOH        B.ZnO        C.ZnCO3
滤渣1的成分为      (写化学式)
(4)上述流程中的“滤液”可以用作化肥,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5)合成氨原料气脱硫原理如图,碱式碳酸锌吸收硫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14分)
(1)下列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将除去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杂质所需的试剂填写在横线上:
苯(甲苯) ;苯(乙醇) ;甲苯(溴)
(2)实验室由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常用 代替水,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存在难闻的气味,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加以除去。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二氧化硫,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依次为 (填字母)
①品红溶液②NaOH溶液③浓硫酸④酸性KMnO4溶液

A.④②①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④ D.④②①④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
4)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 ml 18 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外,还有
(2)乙:用100 ml 量筒量取20 ml 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请指出乙同学的错误之处

用下列仪器的编号回答问题
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分液漏斗④量筒⑤烧杯
⑴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
⑵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某学生做浓硫酸性质的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加热试管,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3)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团作用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反应中的来表示。

理论上,SO2能发生类似CO2与澄清石灰水作用的反应,但在通常实验中,将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却没有看到类似CO2那样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性实验。

I.用图A所示的装置来分别做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结果通人CO2可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看到浑浊现象。
Ⅱ.用图B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里,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论CO2还是SO2都能看到“先变浑再澄清”的现象。当以相同速率分别通人CO2或SO2,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产生现象快。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上述I、Ⅱ实验,可以确定,将足量SO2缓慢通人澄清石灰水,依次发生的反应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实验I中,通人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Ⅱ中,同速率分别通入CO2或SO2,SO2产生现象比CO2快的相关因素有
①SO2在水中溶解度比CO2大。
②相同状态下,SO2的密度比CO2的密度大。
③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在同温度、同体积的溶液中,l mol亚硫酸电离产生的H+离子浓度大于l mol碳酸电离产生的H+离子浓度。
④SO2有毒和刺激性气味,CO2无毒和无刺激性气味。
⑤相同条件下,1 mol SO2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CaSO3的速率大于1 mol CO2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的速率。
⑥相同条件下,1 molCaSO3被1mol SO2(形成的H+离子)溶解形成可溶性Ca(HSO3)2
的速率大于1molCaCO3被1molCO2(形成的H+离子)溶解形成可溶性Ca(HCO3)2的速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