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及今,法无不改,热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龚自珍
材料二: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
请回答:
(1)请例举中国古今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请例举国外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
(2)你认为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分)
(3)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请例举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共2分)请例举外国历史上保守亡国和闭关挨打的事例各一例。
(4)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人家,你认为学习人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5)改革开放的道理十分明显,但我国真正的改革开放从哪年开始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材料一:李白《古风》一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说的是秦王率领强大的秦军,气势如虹,最终灭六国的伟业。
(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王”在民生问题(不和谐)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

(3)材料二图片反映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后来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又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是说秦朝统一之后不几年就灭亡了。
(4)你认为秦朝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虽遂灭,僭差之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进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总结出这一事件的结果。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这一事件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如果你是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你对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最欢迎?
(5)如果你是奴隶主贵族,你会对变法中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6)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你对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欢迎?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充满着诸多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2)人与人的和谐:请列举出这一段时间里 的三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
①战国时期我国历法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② 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各举两例说明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4)统治的不和谐:
(5)诸侯国之间的不和谐: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和谐的音符?(说出两项即可)根据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说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请回答:
(1)“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请问这二者是谁?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秦王朝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