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1)将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
(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_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在上表中。
(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______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_________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林。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实验操作 |
蓝色消失 时间(min) |
||||
叶绿体 悬浮液 |
试剂1 |
试剂2 |
光照强度 |
CO2 |
||
甲 |
5ml |
0.1%DCPIP溶液5~6滴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3KLx |
未通入 |
30 |
乙 |
5ml |
Y |
60 |
|||
丙 |
5ml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1KLx |
65 |
||
丁 |
5ml |
Y |
120 |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实验乙、丁中Y为,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②。
I.酵母菌是很好的实验材料,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酵母菌的相关实验。
请问,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试材,因为。如果将图中Ca(OH)2溶液改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则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
Ⅱ.已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溶液的激素,但不知道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是否同样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探究在鱼体内人胰岛素是否具有与鱼胰岛素相同的生理效应。
实验步骤:
①将正常形态功能的鱼群随机等分为三组,其中实验组组,对照组组,依次编号为A、B、C。
②分别对A、B、C组施以自变量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鱼体内的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不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回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问题:
(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线粒体释放的能量与抵御病原体攻击有关的三种特殊作用:
、、。
(3)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是机体的,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激素间接控制而增加。
(4)在寒冷条件下,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从而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弧为。
(5)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答出两点)。
I.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本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人类某些遗传病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调查时,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2)如果要做遗传方式的调查,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调查对象。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共调查了3500人,其中男生1900人,女生1600人,男生红绿色盲60人,女生10人,该校高中学生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60+10×2)/(1900×1+1600×2)=1.57%。请你对此结果(基因频率)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
Ⅱ.下面家系图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
(2)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甲乙两病均患的可能性为_。
(3)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