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前四周期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Y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Z与Y位于同主族;W的+2价简单离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与Ar原子相同;R原子的d轨道上有3个空轨道。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
(2)X、Y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X的常见单质分子结构中σ键数目为 。
(4)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根离子空间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5)某矿物晶体由Y、W、R三种元素组成,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则该矿物的化学式为 ,若已知该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14分)
(1)25 ℃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9,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已知25 ℃时,0.1 L 0.1 mol·L-1的NaA溶液的pH=10,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若100 ℃时,KW=10-12,则100 ℃时pH=11的Ba(OH)2溶液与pH=2的硫酸按体积比1:9混合充分反应后pH=;若该温度下10体积的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3)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的pH为
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溶液的pH为。
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四种常见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2、3、4、5,其中A、B含有18个电子,C、D含有10个电子。请回答:
(1)D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已知8gD与O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445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室温下,若向一定量C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直至A过量,生成化合物XY4Z(X
、Y、Z表示元素符号)。讨论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要求填写有关粒子化学式):
| 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溶质的化学式 |
溶液的pH |
|
| I |
c(XY+4)>c(Z—)>c(OH—)>c(H+) |
pH>7 |
|
| II |
c(XY+4)=c(Z—) |
XY4Z、XY3·H2O |
|
| III |
XY4Z |
pH<7 |
|
| IV |
c(Z—)>c(H+)>c(XY+4)> >c(OH—) |
pH<7 |
(3)B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E与O2反应生成F。
①将0.05molE和0.03molO2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F)=0.04mol·L—1。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E的平衡转化率。
②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E平衡转化率的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和,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n/2 mol,C增加了3n/2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若升高温度,达到平衡后平衡常数减小,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
A(g) +3B(g
)
3C(g),已知加入1 molA和3 molB,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a mol。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体中体积百分含量是(用含
a的关系式表示)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若在
同一个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A和6 molB,达到平衡后, C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含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如果加入n mol A、m mol B和p molC,若要求平衡后C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与(1)相同,则n、m与p的关系式为。
(10分) (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①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kJ·mol-1。
②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总方程式为
;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填“正”或“负”)极。
(2)
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