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ěr)①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①结毦: 用羽毛编织饰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使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录以益众可也 | B.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 |
C.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祭以尉首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________ ②备因手自结之 因:________
③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________ ④可语镇南 语:________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每小题0.5分,共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②录毕,走送之走:
③或夜昏怠或: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习惯说
清代.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②,辄起绕室以旋③。室有洼,径尺④,浸淫日广⑤。每履之,足苦踬⑥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⑦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嗣复起旋履,其迹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于是作而叹曰:“噫!习之中人⑨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⑩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弗得:没有心得。③旋:徘徊。④径尺:直径一尺。⑤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⑥踬(zhì):绊倒。⑦先君子:就是自称死去的父亲。先,称已亡故的前辈时使用的尊称。⑧蹶(jué)然:猛然。⑨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⑩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顾而笑曰顾②则既平矣既
(2)与“既久而遂安之”中“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A.俯而读 | B.顾而笑曰 | C.又久而后安之 | D.于是作而叹曰 |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读苏洵《管仲论》,完成14—17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当初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唐俭止太宗逞雄
唐太宗射猛兽于苑内,有群豕①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射之,四发而殪 ②四豕。有一雄豕,疾来冲马,太宗拔剑断豕,顾而笑曰:“天策长史③,不见上将军击贼耶?何惧之有?”俭对曰:“汉高祖于马上得之,不于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其言,因命罢猎。
【注释】①豕(shǐ):同“猪”,此指野猪。②殪(yì):射死。 ③天策长史:官职名称,此指唐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陛下以神武定四方()②顾而笑曰()翻译下面句子。
太宗善其言,因命罢猎。唐太宗由“顾而笑”到“善其言”,他从唐俭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造饮辄尽()②既醉而退()
③晏如也()④或置酒而招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