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   (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   

(2)①观察所给粒子排列规律,将合适的化学符号填入空白:O 2 、F   、Na +、Mg 2+

②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l 2比Br 2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Cl 2+2HBr═2HCl+Br 2;已知Cl 2比N 2活泼,则Cl 2与NH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 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 2、NaCl和Na 2CO 3

猜想三: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用途是  

(2)写出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下方的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3)C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4)D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