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干燥的氧气,并用来侧定,10g某铜粉样品(含杂质碳)中铜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B的作用是           
(3)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的质量,进行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4)实验完毕.小丽同学误将用剩的H202溶液和装置C玻璃管中的剩余固体一起倒入烧杯中,发现有大最的气泡产生,经检验确认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小刚和小明两位同学对此颇感兴趣.进而展开了他们的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是哪种物质加快了H202的分解速率?
【大胆猜想】猜想Ⅰ:剩余固体中的氧化铜加快了H202溶液的分解.
猜想Ⅱ:剩余固体中的            加快了H2O2溶液的分解.
猜想Ⅲ:氧化铜能做H20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分析及结论
实验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5mL 5%H2O2溶液的试管.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H202溶液常温下产生氧气的量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二:向盛有5mL5%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氧化铜固体,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剩余物进行        、洗涤、干燥、称量.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
称得固体质量为1g.
猜想Ⅰ成立.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相等.
实验三:向盛有5mL5%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
木条不复燃.
猜想Ⅱ        (填”成立“或“不成立”)

【讨论交流】小刚同学认为,根据实验二得出的两个结论就能判断Ⅲ成立,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答: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

猜想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试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3)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性质中的
(4)如果用脱脂棉包裹一定量的Na2O2固体,然后向其中通入CO2,脱脂棉很快就燃烧此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若要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对以上实验装置的改进为
(6)实验室中的过氧化钠如果保存不当,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汽发生反应变质。今称取10g过氧化钠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g水,二者完全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8.4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过氧化钠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阿依、阿嘎对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的实验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愿望,他们先将三段相同长度的镁带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除去锈渍,一般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烟伴随产生.
【资料】
(1)他们将点燃的另一段镁带插入一瓶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时,奇迹出现了,镁带居然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起来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阿依、阿嘎激动之后,冷静思考并查阅资料得知点燃的镁带还能在氮气为燃烧,请写出镁带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上述探究,给你的启发是.且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不能用镁带代替红磷;生产和贮存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的车间、仓库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将空气吹入K2C03溶液生成KHC03,然后加热使KHC03分解出C02,再转化为有机物实施碳循环。根据以下流程回答。
(1)吸收池中主要发生K2C03+H20+C02=2KHC03,则分解池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