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泰州)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小明同学为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图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m总/g |
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 m1/g |
倒出酱油的质量m2/g |
倒出酱油的体积V/cm3 |
酱油的密度 ρ/g·cm-3 |
160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甲∶t乙=。
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ºC。(2)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小明实验小组利用左下图的电路进行“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探究,图中两个小灯泡的规格相同。
(l)请按左边的电路图帮小明连好右侧的实物图(注:电流表量程任选,导线不许交叉)。
(2)实验中小明在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即发光,同时发现电流表A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操作错误是:
①;②。
(3)改正实验错误后,小明将开关S闭合,记录了三块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于是小明实验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都相等。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评价小明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4)为了让探究出的结论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性,请你指出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探究过程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的电路来探究“通过电阻器和小灯泡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其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1OΩ左右;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0Ω1A”。
(1)按电路图正确连好电路,检查滑片已放于阻值最大位置,然后闭合开关Sl和S2,发现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及电压表都有示数,经检查灯泡并没有开路或被短路,请进一步分析灯泡不亮的原因是。
(2)上面的问题得以解决后,实验中只闭合开关Sl和S2,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每次电压表及电流表的相应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小灯泡I-U图像(图中甲);同理实验中只闭合开关Sl和S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电阻器I-U图像(图中乙)。针对探究主题,分析图像得出的两个实验结论应是:
①;②。
请分析灯泡的I-U图像是一条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的原因是。
(3)实验中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如果再闭合开关S3,则小灯泡的亮度将。